饶了我吧,什么叫火箭喷射百吨王?
前言
火箭喷射坦克的压迫力,只要看过一次那场面就毕生难忘——巨炮重甲的獠牙怪兽一个不服,直接屁股冒火向着脸上冲,连打带撞这哪个能吃得消?
得亏BZ全系、以及什么DZT都不太重……什么?你说测试服来了个D系百吨王,也配有火箭喷射机制?好家伙,又有加速又有重量,简直就是泥头车玩法的天选之车!

想把对手和不开心都狠狠创开?D系X级重型坦克“虎鲸”已加入1.29版本服务器,它不仅有着趣味性极强的火箭喷射加速机制,更有媲美60TP的铁头单发,想提前知晓这台“泥头车”的强势,或是准备好提防它的对策?看下去准没错!
实装时该车数据以公告和补丁为准!
长效猛喷!
不同于一般火箭喷射重坦的“六次喷射,每次十秒”,“虎鲸”的火箭喷射仅有三次机会,但作为交换单次加速时间也加倍来到二十秒,乍一看总量不变,但是里头学问大得很:
BZ系列传统火箭重坦的喷射很适合在短距离场景里,骤然提升速度,但遇上长距离转场则要反复等待四秒冷却;相比之下,“虎鲸”的喷射更擅长“战略转场”环境,单次喷射足以覆盖大部分上坡、赶路环境,代价则是容错率相对苛刻。
有鉴于其二十秒超长作用时间(期间只能进不能退),和十秒冷却,使用“虎鲸”喷射进行加速撞击战术需慎之又慎,一旦失手极易成为被集火的靶子。

既然贵为百吨王,“虎鲸”的体型自然不会小。
在喷射对机动的增益方面,“虎鲸”的喷射提升效果自然和BZ系列同样明显:常态模式下“虎鲸”极速仅为30千米每小时,沉重的身板把单位功率压低至11马力/吨,活脱脱超重型坦克水平;火箭一开“虎鲸”则拥有39千米极速,单位功率更是单场翻倍来到24.4马力/吨,这一表现已经算是摸到了突击型重坦的底线。
如果再考虑技能、配件带来的可能增益,则“虎鲸”在启动喷射的二十秒内,依靠着近50千米的极速,和近30的单位功率,完全能把大部分重坦甩在后头。

凭借着强大喷射,BZ-75仍是部分模式/地图中的最优解,虎鲸的表现则有待观察。
综合以上因素,即使有火箭加速傍身,“虎鲸”也很难达到KV-5这类超级泥头车的高度,在战场上“想创就创”,其火箭喷射加速固然强大,但仍需斟酌使用时机、判断残余喷射次数以做到进退有据,张弛有度。
如果要说得再明白些,那就是——“虎鲸”的主要输出手段仍然是以“甲弹对抗”,也就是那杆主炮为核心。至于启动加速,把对手当成减速带一脚踢飞?“虎鲸”在机会允许的前提下自然具备如此实力,但这个机会可不会轻易出现,得需要“虎鲸”用自己的装甲和火力去争取才行。
还得是甲弹对抗
甲弹对抗,你能不能放过我这一次?
答案恐怕是没门。重坦当中只有几位强者能跳出“甲弹对抗”这个命题,超重型坦克更是毫无机会,“虎鲸”这位百吨王也不能免俗,好消息是它有坚实无弱点的炮塔。
既然有好消息,那肯定有坏消息——坏消息是,弱点在“虎鲸”的车体上。

车体的两块突出均受限于倾斜角,对300毫米穿深无抵抗力。
“虎鲸”的炮塔有多硬,这里一笔带过——就是请百突、五式三型炮战车这类顶级穿深坦歼,用金币弹狠狠地招呼“虎鲸”炮塔,十发能穿一发就属侥幸,头包?测距仪?这两者都无受击模型,前段炮塔顶部装甲厚度更达90毫米,免疫一切穿甲弹三倍碾压!
问题还是出在车体上。“虎鲸”的首上是一片180毫米大倾角装甲,理论上无懈可击,但上边偏偏多出来两个疑似容纳乘员的凸起空间,这里的装甲虽有210毫米厚度,却显得相当垂直,这下是不是闻到了……熟悉的KV5通讯员焦糊味?

红框里即是车体明显弱点,这样看更加直观。
当然了,210毫米装甲到底是真材实料,“虎鲸”压俯角时候此处等效厚度也能凑个290毫米,欺负一下VIII-IX等级肯定够用,特别是VIII等级小老弟,哪怕掏出250-270毫米穿深的金币弹,真是在虎鲸正面找不出哪怕一个击穿点。
可到了X等级,大伙儿都不缺金币弹,这类俗称为“穿深检测”的大面积区域就成为无可置疑的弱点,只要犯错露弱点大概率被击穿掉血。
那藏住车体不就好了?恐怕对于“虎鲸”来说不会那么简单,毕竟它可是百吨王,身上更有D系高富帅的传统血脉,这么个处于车体高点的区域实战中很难全部藏住,常见的缓坡、窗口根本无法护它周全,想完全藏好要么车长技巧过人,要么点位本身就相当刁钻。

同为大口径铁头重坦,“虎鲸”的火控、精度均远不如60TP。
铁头+大口径火炮,“虎鲸”拿到的这两张牌实际上都显得超模,其150毫米主炮虽然单发损伤较低(700点),不过DPM和60TP相差仅有两位数,换来了略好的穿深和更大弹容量,乍一看没啥差距,再加上完全无弱点的炮塔,简直是无敌泥头车!
但作为炮塔装甲的平衡手段,“虎鲸”的主炮精度、弹速都不尽如人意,主炮白板精度仅为0.42米,再加上银币弹(穿甲弹)稀烂的800米每秒弹速,这就基本封死了“虎鲸”远距离输出的可能性,就连中距离城区打个路费,都得把圈缩到最小才能开火。
换句话说——既然给“虎鲸”发了个无敌炮塔,和火箭喷射,“虎鲸”就只能把那杆150毫米炮怼到敌人嘴里,若是单对单能把敌人打进斩杀线,那可以接一个泥头车喷射,连打带撞收掉,否则还是老老实实对炮打弱点为上。

由于“肩膀”的存在(箭头所指),“虎鲸”的卖侧能力相对受限,实战时要慎重选择此战术。
结语
有巨炮还有喷射,再加个铁头,这使得绝大多数坦克单独遭遇“虎鲸”时都面临着被连打带撞,一轮吃掉的风险。
反过来说,如果是集团碰撞的群架,“虎鲸”能够发挥的机会就相对有限,因此——要如何发挥“虎鲸”的泥头车神力,或是规避被它撞进废车场的悲惨结局,终归是得看车长们如何走位,可不要按下加速/眼睁睁看对面按下加速,才惊呼着追悔莫及!